
有Emma Watson、Emma Watson、Emma Watson、Emma Watson、Emma… …
(這樣大叫幾聲,宣洩一下,反而能冷靜下來;另一方面,算是申報偏見,是應有之義。)
不過,也真多得Emma Watson(今次不只是滿足自己想大叫),我才沒錯過這部片。
原本想:「又一部青春期電影(Coming-of-age Film)!」入場意欲不大。(最終入場的原因很明顯。)
當然,這是青春期電影,絕對沒錯:
主角孤僻兼有精神病史、交友、暗戀、初戀、性向、毒品、酒、派對、音樂、學校、家庭… … 等等等等。
(當然,你可以看Wikipedia上的劇情簡介,但我也如常不贊成,因為太詳盡了!)
嗯,其實是非常典型的青春期電影,所有經典元素都齊集,煮成大雜燴了。
除此之外,還有另外一(、兩)個主題貫穿整部戲,但老實說:不重要。
雖然節奏、配樂、畫面等等,我也頗喜歡,但也:不重要。
今片最突出之處,其實正是海報見到的三個主角:(從左至右)Patrick(Ezra Miller飾)、Sam(Emma Watson飾)和Charlie(Logan Lerman飾)。
先說Emma Watson(絕對係私心),Sam的角色有點壞、有危險氣息、率性、(相對於主角)有御姐屬性… 是非常萌的非常典型的夢中女神角色。再加上角色的經歷、背景、興趣、形象等,根本就是個定型角色(Stock Character)!
而Emma Watson卻將這定型角色演得頗有靈氣、非常有魅力。
(我簡直被萌中了,有幾下還覺得她頗性感;許是因為《哈你◎◎》系列由細見到佢大,一有此念頭總有點罪疚感。)
主角Logan Lerman也算中規中矩,演精神困擾幾幕,表現不錯。
整體也有那種乖仔宅男嘗試融入外向圈子的感覺:
步步為營、隨人擺佈、格格不入,但因這樣那樣的原因,又想改變自己,那矛盾感不錯。
但最驚喜的是Ezra Miller。
原來我之前已看過他主演的電影:《我兒子是惡魔(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)》。
看來他決意走妖男角色路線,也實在很出色。輕狂而不浮誇,不容易。
(再說下去恐怕會劇透,還是適可而止。)
不過我向來覺得就算妖男做得出色,前途也未必光明,畢竟歲月總會催人,而由妖男轉型妖佬,很難。(看日本的妖男代表-武田真治-就知道。)
也順道說一筆:導演Stephen Chbosky不但是編劇,更是原著小說作者!
這安排其實不錯,尤其是原著已出版了十多年,有甚麼不足之處,早就想透了。
我特意到書局翻了幾下,發現某些細節改動後都比原著出色;
有心人可慢慢發掘一下,也是樂趣。
另,戲中/書中英文老師選的書、Charlie選的書,都很有意思;
Sam和Charlie聽的歌、戲中的配樂,也都出色。
當中最動人的、也明顯是非常刻意經營的,是David Bowie的Heroes:
(是emimusic上載的,應該不會被刪吧。)
非常配合那段迷幻的畫面。
(也是Emma Watson極萌的畫面。)
又,網上搜尋時發現,原著中此曲本應是Fleetwood Mac的Landslide。
(Youtube上也有片。
是warnerbrosrecords上載的,應該也不會被刪吧。)
我還是比較喜歡Bowie,也比較配那段畫面!
==
補記:
甚麼「自讀」日記,食字爛gag(「自瀆」),香港片商譯戲名真係越來越難頂。
==
簡單評分:
B++(☆☆☆☆)